犹太人的狼子野心,不仅体现在商业上,战争导火你们又知道多少?
说起犹太人,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的民族之一,他们对于商业的敏感度以及超于常人的智慧使得他们在各大发达地区都经营起了不错的生意,其实也不为过,犹太人不仅会经商,还会利用一切资源,推崇犹太人当上各国政府要职,以控制世界秩序及经济命脉,他们的致富套路就是想着该怎么去控制世界,控制他国,并吞并别人的财产!拿美国举例,犹太人虽然在美国人口占比仅1.7%,但犹太精英却人均占据高位,姑且看下名单:
序号
名称
职位
1
舒默
参议院多数党领袖
2
耶伦
财政部长
3
布林肯
国务卿
4
谢尔曼
副国务卿
5
梅里克加兰
总检察长
6
埃福利尔.海恩斯
国家情报总监
7
马约尔卡斯
国土安全部部长
8
.巴菲特
股神
9
比尔盖茨
微软创始人
10
扎克伯格
脸书创始人
11
葛洛夫
英特尔创始人
12
拉里佩奇
谷歌创始人
13
艾里森
甲骨文创始人
14
雅各布
高通创始人
15
鲁宾
安卓创始人
16
吉米戴蒙
摩根大通创始人
17
威尔
花期银行创始人
18
高德曼
高盛创始人
19
史蒂芬
黑石创始人
20
布伦伯格
彭博社创始人
那么,上述说了犹太人这么牛逼,这么重要,为何要说他们是作死的民族呢?
简单而言,犹太人从古至今都是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作死的民族,犹太人究竟是一个怎样让世界仇恨的民族呢,且听我一一道来。
首先犹太人在宗教上: 他们大喊偶像崇拜十恶不赦;人家主张人人平等,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选民”;人家(比如巴尔与伊什塔尔Q) 供奉的善神,他们给刻画成吃小孩的恶神。
其次在经济上: 欧洲大萧条时它投机倒把放高利贷。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它推波助澜,重仓及狙杀世界经济体,以获取私利,罔顾世界人民的生死存亡,比如。
然后在文化上: 它宣称博爱,“要爱人如己”,可实际上只爱自己。遭受迫害时,它全世界卖惨,成功复国后暴露出恶龙本性,贪婪扩张、大搞屠杀.....就这样一个族群,不满世界招恨,那才真的奇怪,要是哪天犹太裔当选美国总统,真无法想象世界会是什么样子!
那么,犹太人到底是如何满世界拉仇恨,这故事远至从“亚历山大”讲述,中代从“第1次至第2次世界大战”导火索讲述,近代从“5次中东战争”,乃至现今“巴以冲突事件”。
一、亚历山大时代:不识好歹的犹太人,惹怒大帝
早在公元公元前4世纪,当时的亚历山大大帝本人就是不折不扣反犹太主义者!原因是犹太人眼色太差、不识好歹,谁不好惹要去惹亚历山大,对当时灿烂的希腊文化嗤之以鼻,坚信自己是上帝选民,高贵无比,希腊人只文化啥的low爆了,这让亚历山大大为恼火!
要知道,希腊文明的传播可是亚历山大最重要的建树,是可忍敦不可忍,加之当时正好流行瘟疫,亚历山大认为瘟疫是犹太人带来的,于是便下令国民将犹太人视做“贱民”,不许和犹大人贸易,更不给他们好脸色看。从那起,反犹太%思潮就开始逐渐蔓延,开启犹太人长久的流浪记与屈辱史!
但就在公元前63年,历史给予犹大人一道希望的曙光,彼时庞培率领罗马军团%征服独立的以色列款料犹太贵族赫卡努斯却投靠了庞培的对手一一凯撒。凯撒一高兴,给了犹太人最惠国待遇不但给了犹太人充分的宗教自由,甚至允许犹太人修建耶路撒冷的城墙一一这打破了罗马帝国不允许被征服城市拥有城墙的规定。
你以为犹太人这就迎来大翻身了?
按理说,在人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才是,其融入罗马体系以后,最起码明面该尊重一下别人的文化和权威吧,何况当时的罗马在历史舞台上风头无二,然而傲娇的犹太人就偏不!在接下来数年间的合作当中,一连串反水试探的动作,三番五次挑战罗马的底线,罗马既迷惑又无奈,只好选择重兵镇压,而易守难攻的耶路撒冷也带给罗马军队很大的麻烦,本来就已经被犹太人惹毛的罗马人,此时更大为恼火。
在这场恶战当中,某次犹太人侥幸赢了一场以少胜多的小规模战役后,竟直接对外宣称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以高贵血统自居,开始搞舆论人身攻击罗马人(可以理解成20世纪中期对岸湾湾对我们一样),结果打脸来的如此之快,在罗马人攻陷耶路撒冷之后,杀心再也憋不住了,入城屠戮大量的犹太人,并烧毁了整座城市,包括著名的神殿,百万犹太人不是被杀害就是被烧死,只有少部分从下水道逃走,比起曹阿瞒只屠徐州的惨烈有过之而无不及的典故一般。
到这里,犹太人被整个欧洲大陆所仇视,表面是宗教原因,其实是这个民族骨子里的蜜汁优越感和悬崖跳舞的作死风格造成的。
打个简单的比方吧,如果别人来你家做客,按说就得稍微遵重你家的饮食习惯、礼仪、禁忌什么的,可犹太人偏不,来到你家之后却不停的说自家的东西最好吃、自己家的礼仪最正宗,连你家东西(包括精神信仰) 都是假冒伪劣。试问,遇到这样的人,你是不是特别想拿板砖招呼一下?
犹太人天生的自私和贪婪,造就了犹太人更大的悲剧!
二、鸦片战争:夺我金银财宝,消我军民意志,实乃满清国祸之起源
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始于一场战争,如今我们称之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明面上看,它是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崛起的日不落帝国之间的掰手腕,但是实际上,却与一名犹太人有关。
这名犹太人名叫大卫·沙逊,18世纪末出生在巴格拉(今伊拉克首都),对于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有点陌生,不过不要紧,另外举个例子,大卫·沙逊后来在上海的南京路,建立了一栋房子,现在名为‘和平饭店’,是不是有点耳熟呢?
大卫·沙逊的父亲是巴格达总督的首席财政官,而大卫·沙逊接了他父亲的班,但是在1829年陷入一个贪污丑闻,没有办法,大卫·沙逊只能举家逃亡,最终在1833年左右,定居印度孟买。
要知道,当时英国人在印度成立了一个东印度公司,黑心钱赚的盆满钵满,大卫·沙逊眼红了,也开始蠢蠢欲动。
只是,英国政府把东印度公司当成禁脔,而东印度公司垄断了大卫·沙逊最为看好的鸦片贸易,不允许其他团体去瓜分利益。
可大卫·沙逊认定,这块蛋糕,迟早会被英国的工业资本家,前来啃一口。
于是,大卫·沙逊在印度、缅甸、马拉西亚、中国等地布局,他凭借在巴格达贪污的财富,迅速带领家族成员,开拓市场,闯出一片天地,并且为了保持绝对的控制权,他还花大价钱,每个地方,都派驻一名犹太人。
一切不出大卫·沙逊所料,1833年,英国议会资本家的施压下,废止了东印度公司的对华贸易专权法案,由于大卫·沙逊做好了充足准备,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生产鸦片销往中国,抢占市场占有率。
鸦片赚钱吗?当然赚钱!
在大卫·沙逊的生平事迹中,有这么一句描写:黄金像雪花般向他飘来。
犹太人有个传统,最重要的岗位,始终有自己人的影子,大卫·沙逊有八个儿子,他一股脑全给扔到鸦片贸易的岗位上。
短时间内,大卫·沙逊一家后来居上,以致大家都觉得,再给大卫·沙逊几年时间,他能替代东印度公司。
鸦片的危害众所周知,随着鸦片交易量越来越多,中国沿海地区吸食鸦片的青壮年,也呈指数式增长。毕竟毒瘾犯了,什么事都做得出来,将会造成非常恐怖的社会问题。
因此,满清政府指派了林则徐,来到广州禁烟。
大卫·沙逊输送鸦片,主要依靠广州十三行,他们勾勾搭搭,把鸦片藏在里面。
林则徐来到这里之后,明察暗访,然后雷霆出击,摧毁了运送鸦片的线路,并且扣留鸦片2万箱。
林则徐的这一招釜底抽薪,打了大卫·沙逊一个措手不及,同时也断了他们的财路。损失惨重的犹太人大卫·沙逊,马上联合其他黑心商人,要求英国政府派兵保护,并挽回损失。英国政府随后出面,发动了第一次鸦片战争。
三、第一次世界大战:复国主义运动极大发展,侥幸之行独自建国
犹太人在公元一、二世纪起离开巴勒斯坦之后,流散到世界各地,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漫长岁月中在世界各地流浪。中世纪的欧洲各国,对犹太人实行种族歧视、迫害甚至屠杀。从13世纪到15世纪,欧洲出现了一次又一次的“排犹运动”。1842年5月,沙皇俄国颁布法令,将犹太人赶出乡村和居民区。犹太人开始了第一次向巴勒斯坦移民的浪潮,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初步兴起。进入19世纪,欧洲反犹主义进入新的高潮。在法国和俄国,犹太人被限制居住,购买土地,从业等等,生活上也屡遭歧视。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当时,许多犹太人反对英国对德国的参战,因为他们认为这会破坏他们在巴勒斯坦的计划。最终,英国政府同意让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并在那里建立一个独立的国家
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犹太遭屠杀,家园不在,寻庇护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屠杀。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许多犹太人逃离了家园,寻找庇护。其中一些人逃往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而另外一些人则逃往了欧洲的其他国家,在经历过任人屠宰的惨剧之后,犹太人变得格外团结,不管是凝聚力还是战斗力,只要他们有意发展,丝毫不会存在内部问题,更别说他们还具有特别强悍的忧患意识。
五、中东战争:5次战争,死伤无数
①中东战争背景:
近代以来,巴勒斯坦的主体民族一直是阿拉伯人。犹太复国主义者在英国统治当局庇护下,把大批犹太人迁入巴勒斯坦地区,占据阿拉伯人的土地。但已经在巴勒斯坦扎根的阿拉伯人并不欢迎这些流亡者,双方都认为自己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二战后又有犹太复国运动和阿拉伯民族独立思潮的冲突。美苏等大国出于自身利益,也大力干预此地局势,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民族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
1947年2月,英国把巴勒斯坦问题提交联合国处理。联大根据英国的要求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巴勒斯坦问题。1947年11月29日,联大对专门委员会提出的方案进行表决,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处理分治计划问题的第181号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家和一个犹太国家,耶路撒冷由联合国的特别管理。据联合国的分治决议,阿拉伯人占巴勒斯坦人口的2/3,却只得到43%的支离破碎、互不相连的贫瘠土地,而犹太国的人口仅占1/3,却得到了57%的沿海肥沃土地,这自然令阿拉伯人很不满。这份决议成为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导火索。
联合国分治决议一通过,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和阿拉伯世界国家纷纷举行示威,反对分治。阿拉伯人在耶路撒冷、雅法、特拉维夫等地掀起了激烈的反抗运动。阿拉伯国家坚决反对联合国的分治决议,他们认为犹太人都离开故地近2000年了,阿拉伯人生活于此已近1300年,怎么能让出阿拉伯人的家园和土地。而且犹太人的苦难并不是阿拉伯人造成的,怎么能能牺牲阿拉伯人的利益让犹太人复国。
1948年5月14日,英国提前结束了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同日,犹太复国主义者宣布成立以色列国。15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开始。
从1948年阿以停火到1967年六日战争爆发,近20年时间里战争不断。
②巴勒斯坦独立战争:
在20世纪初期,巴勒斯坦人民开始要求独立。然而,当时的国际社会并没有承认这个要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1948年,以色列宣布建国后,巴勒斯坦人民开始发动独立战争,试图夺回自己的土地和权利。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今天,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
③贝鲁特大屠杀:臭名昭著的以色列,持续三天的强奸、战斗和残酷处决
1982年9月16日至18日,臭名昭著的贝鲁特大屠杀发生,以色列侵略者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制造了对巴勒斯坦平民的血腥屠杀。历史学家罗伯特·菲斯克%在文音中写到: “在持续二天的强奸、战斗和残酷外决后,民兵组织留下了1700名死者在难民营只
按说,经历过无数次排挤、屠戮的犹太人,应该知道和平的可贵。可事情就是这么吊诡。犹太人凶狠起来,连毛子都得自叹不如。在巴勒斯坦,犹太人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驱赶和殴打,让人全世界不齿。尤其是摩萨德,暗杀、杀戮,无所不用其极。巴勒斯坦国从1946年开始不断失去领土,几乎要在地图上消失!
在谈最近的“巴以冲突”时,我们先看一组图为:“1946年到2000年巴勒斯坦失去的土地”,地图份额的变化极其恐怖,国土的一步步被蚕食,民不聊生的场景在中东的土地上不断上演。
六、2023年的巴以战争:无差别的攻击加沙平民
自巴勒斯坦极端组织哈马斯10月7日对以色列发动突然袭击之后,以色列很快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并发起了代号为“铁剑”的反击行动,目前冲突仍在继续。以色列与不少阿拉伯国家的“世仇”为何难以化解?
以色列之地(又称巴勒斯坦地区)二战后独立建国的权利,是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长期奋斗的成果,该地区的阿拉伯人无尺寸之功,跟着分走半壁江山还不满足,要一家独吞。
以色列的报复犹如屠杀,无差别屠杀平民
总结:“巴以冲突”究竟情况如何,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巴以冲突10倍于“911”!42万加沙居民流离失所!警惕“加沙大屠杀”。②10月7号开战后从空中、地面进入以色列的哈马斯先锋成员大约1500人,据说已经全部阵亡。应该说,这些勇士们可能就没有打算能够活着回去!
巴以冲突持续整整一个星期,巴以双方已死亡近3000人,伤万人。※如今的加沙地区就犹如人间炼狱,巴勒斯坦人犹如蚂蚱,随时被踩死,无情的战争,无差别屠杀,给世界带来了无法恢复的上海
愿世间永无战争,因为所有的战争都是普通的人民买单,将会为此付出生命,家离子散。
古犹太人从何处流散,到何处流入,又如何维持?
在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作者定会不负众望,按时按量创作出更优质的内容。
对犹太流散文学的回顾须从一个术语Diaspora谈起。该词用为普通名词(即diaspora)时指“同一起源之人民的流散”,用为专用名词时特指“犹太人的流散”或“流散海外的犹太人”。
由于犹太人的流散在世界历史上最典范,该词今已大体成为专用名词,而很少指称一般情况,其中除了明示行为主体是“犹太人”外,还寓有特定的地域和时间内涵。
就地域内涵而言,这类犹太人都流落于本土以外一“本土”指巴勒斯坦。按照犹太信仰,古名为迦南的巴勒斯坦乃是唯一真神亚卫赐给犹太人世代为业的家园,犹太人的祖先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等自古就在那块土地上生息繁衍,名王大卫在耶路撒冷建都,他和儿子所罗门于公元前10世纪在那里建成一个繁荣昌盛的古犹太国家。
数百年后古犹太国家遭遇巴比伦帝国的入侵而毁于一旦,数万国民不得不背井离乡,大部分被掳掠到巴比伦囚居,其余的则沦落于天涯海角,散居于不同的流散地区。
此后他们汇入所在之地的社会生活,往往在各种边缘化的处境中艰难维生,直到现代以色列国在巴勒斯坦建立前后,其中一些人才结束流散生涯而回归故土。故所谓“流散海外的犹太人”,指的乃是古往今来在巴勒斯坦以外地区生活的犹太人。
就时间内涵而言,通常认为犹太人的流散时代肇始于公元前586年,那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率军攻陷耶路撒冷,致使犹太民族痛失其独立自主的国家政体,民众流离失所而沦入四海飘零的历史境遇之中。
在随后到来的波斯帝国、希腊帝国和罗马帝国相继称霸时期,犹太人固然始终不忘复兴故国,除了从事文化重建外也在武装斗争领域持续不断地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却终因势单力薄而屡战屡败,至公元135年巴尔·科赫巴起义失败后被彻底逐出巴勒斯坦,其古都耶路撒冷亦被罗马皇帝哈德良改建为外邦城市爱利亚·卡皮托林纳。
此后,犹太民族的流散时代呈现出最彻底的形态——所有国民都生活在故国的领土以外,直到以色列国于1948年建立。其实,即使现代以色列国建立以后,对于大多数犹太人来说流散时代仍在延续,因为在当今世界总数不足1500万的犹太人口中,只有大约400万生活在以色列国的本土上。
由于犹太民族与以色列国土之间存在着“特殊关系”,Diaspora除了具体指称犹太人的流散外,还富于“宗教教义、哲学、政治和末世论等方面的意义”。进而,与其相关的“犹太流散文学”也寓有深厚的文化意蕴,成为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显而易见,对于揭示某种民族文学在异族语境中成长和变异的规律性而言,犹太流散文学研究具有特殊的示范性学术价值。
古埃及帝国曾有光辉灿烂的历史,但公元前11世纪以后国势日衰而进入末期,相继遭到亚述、波斯、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入侵。
异族入侵导致跨文化交流的活跃,公元前305年马其顿人在埃及创立托勒密王朝,其境内的亚历山大城逐渐成为希腊化世界的首要重镇、亚欧非三大洲的文化交流中心,同时也成为犹太人流散海外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早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陷落之际,犹太人就因躲避国难而成群结队地移居埃及。自公元前5世纪起埃及南部的象岛地区出现犹太人相对集中的聚居地,他们在那里建造了小型圣殿,从事宗教活动,并受到当地民情风俗的影响,与非犹太人通婚。
希腊化时代开始后更多犹太人逃往埃及,有的在军队服役,有的沦为当地富人的奴隶。犹太人似乎被准许持守其传统的信仰和礼仪,甚至用自己的律法在聚居区内实行自治。
然而他们却无法抗拒希腊文化势如汪洋大海的包围和浸淫。此间希腊语日渐取代波斯时期流行的阿拉米语而成为地中海世界的流行语言。
即使最正统的犹太作家也不免在耳濡目染中熟悉了希腊的文史哲名著及其蕴含的思想理念,一些细心人甚至从中发现种种与希伯来观念的相似之处。尽管他们在自己的宗教遗产与希腊哲学和神学之间划出了严格界限,却也承认自己接受了希腊教育,是“信仰犹太教的希腊人”。
这种情况在亚历山大城表现得最为充分。亚历山大是当年最具代表性的希腊化城市,由亚历山大大帝入侵埃及时亲自选址、设计蓝图,并以自己的名字为之命名而建成。
在托勒密二世时代(公元前285—前221年),它发展成著名的工商业和学术研究中心,逐渐取代雅典,成为希腊化世界首屈一指的文化都城。
据斐洛统计,当时全埃及的犹太人曾达百万之众,此言显然有些夸大,但犹太人在亚历山大城的五个区中占据了两个,却是史家们公认的事实,这表明该城乃是当时巴勒斯坦以外最大的犹太聚居区。
在一种相当温和的社会氛围中,许多犹太人,尤其是上层人士、文化分子和工商业者对希腊文化产生深厚兴趣,很快就放弃自己祖先的语言而转操希腊语,竞相使用希腊人的名字;青年学生热衷于在希腊式学堂中阅读荷马史诗、埃斯库罗斯悲剧、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著作以及斯多葛派的流行哲学,热衷于参加希腊式的体育竞技;商人们则逐渐熟悉了行之有效的希腊式商贸法规。
然而在亚历山大城,只有捐弃原先的信仰而改奉希腊诸神才能成为真正的公民,正是在这块最后的精神领地,犹太人宁愿做“二等公民”也要固守其本民族特色,而顽强拒绝同化于周围的文化环境之中。
亚历山大犹太人在异域环境中对传承犹太文化和文学作出了突出贡献,首先是将摩西五经从希伯来原文翻译成《七十子希腊文译本》。
据载译事进行于托勒密二世治理时期(前285—前247),72位(或70位)学者各居一室,互不闻问,却在72天中完全一致地译出各自的文稿。
那桩遥远的译事透露出一个不争的史实:越来越多的犹太人已变成“希腊读者”,只懂希腊文而不懂其母语希伯来文,以致问世不过百余年的摩西律法若不译成希腊文,面临的将是被送进博物馆的可悲命运。
事实上,这部犹太《圣经》的最初译本的确“发挥了任何翻译作品所未曾有过的重要作用”,不仅使操希腊语的犹太人找回祖先的传统,也使最早的基督徒于《新约》成书之前找到其信仰的基石,并从希腊化世界的外邦人中赢得大批皈依者。
与这桩译事直接关联的是一篇书信体传奇故事《亚里斯提亚书信》,它以托勒密二世的官员亚里斯提亚致信其兄弟斐罗克拉特的口吻讲述了《七十子希腊文译本》的翻译原因和经过。
凯勒认为,可能远在公元前4世纪,摩西五经之最早的希腊文译本即已问世。七十子译本虽然时至公元前3世纪中叶才竣稿,但因成书于讲希腊语之犹太侨民的最大聚居地亚历山大城,且融有多位译者的集体智慧,无疑体现了当年希腊文译经的最高成就,在某种意义上甚至“优于希伯来文原著”——《亚里斯提亚书信》向读者传达的就含有这一信息。
形成于亚历山大的犹太流散文学表现鲜明的地域特征,其题材、内容或人物常与犹太人在埃及的经历相联系。《马加比传三书》运用宗教思维和传奇手法记叙了托勒密四世迫害犹太人而终归失败之事。
那位埃及国王欲以500头醉象践踏拒拜希腊酒神狄奥尼索斯的犹太人,由于上帝的神奇干预,他迟迟无法下达命令,最终下令后两位天使降临,使醉象不踩犹太人,反而踩死许多埃及军兵。
稍后,一位与古代先知以西结同名的亚历山大犹太剧作家写出一部历史剧《领出去》,再现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往事。
剧本的中心人物是摩西,内容以《出埃及记》第1至15章为基础,述说摩西的诞生、早年经历、逃亡旷野、得神呼唤、返回埃及、斗败法老、带领以色列人出走的种种事迹,最后是摩西和众人进入旷野、抵达西琳的场面。
在不少地方以西结驰骋诗人的想象,出于戏剧结构的需要而补入多种未见于《圣经》的情节,如摩西的异梦及其岳父对梦的解释,并增入若干人物,如一个幸免于难的埃及士兵,他追述了埃及军队在红海覆灭的情景。剧作家构思作品时采用了相当规范的古希腊悲剧形式,使人观赏到“犹太躯体和希腊服饰”的完美合一。
另一部演绎圣经人物生平且以埃及为背景的叙事名著是《约瑟和亚西纳》。雅各之子约瑟在埃及得到法老器重,被立为宰相,并被赐予安城祭司波提非拉之女亚西纳为妻,与她生子玛拿西和以法莲。
作为古希伯来族长,虔诚、纯正而富于政治家风范的约瑟怎能娶一个异邦的含族姑娘、一个拜偶像的异教祭司之女为妻呢?《约瑟与亚西纳》便用艺术语言对此问题做出精彩的回答。
亚西纳先是被身边的男子追逐,骄矜、自负、目空一切,犹如皎洁的月亮无视周围的群星,英俊干练的约瑟出现后她却如同月亮遇到灿烂的太阳,自身之光顿时黯然失色。
她在约瑟面前遭到冷遇,从极度傲慢的峰巅落入失望与自卑的深渊,痛苦地经历了从被人狂热追求到狂热追求他人的转折,为了爱情甚至不惜脱胎换骨地接受所爱者的犹太教信仰。由于题材之新颖、情节之跌宕和人物性格之高度典型化,这部作品成为古犹太流散文学中最受后人青睐的名著之一。
此外,成书于埃及的犹太流散文学名篇尚有智慧文学《所罗门智训》、《马加比传四书》、编年史作家底米丢的6段残篇、叙事诗人菲罗的6段残篇、传奇作家阿达潘纳斯的3篇散文、哲人亚里思托布鲁斯的5段残篇、哲人斐洛的释经著作和纪事散文《出使盖乌斯》,以及据考成书于埃及的降妖伏魔故事《所罗门遗训》和智慧格言集《弗西里得伪书》等。
这批作品不但是犹太流散文学中的瑰宝,在世界文库中也当之无愧地占有一席之地。
相关问答
卡夫卡的文学作品价值在哪里?对后世有什么影响?
几乎没有一部文学作品,像卡夫卡(FranzKafka,1883-1924年)的《致父亲》那样,是一封写给自己父亲的了断信。卡夫卡在信的开篇便说道:「最亲爱的父亲:最近...这...
印度真的有那么脏乱差吗?
曾经的我深深的痴迷于印度文化,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印度脏乱差,我一厢情愿的认为这是对印度的故意抹黑。而且还反驳别人说,任何国家都有好的一面,也有差的一面...
中国籍男子被破门而入的法国警察枪击身亡,你怎么看?
我爸爸几秒的时间就死亡了。开枪后我妹妹就被轰进房间了——刘某的大女儿说道。以上是遇难者家人的叙述。(03)新闻称:据陈少奇介绍,目前疑点的关键在于警...
为什么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美国反而却不能控制住疫情,你怎么看?
谢谢头条邀约。通过每天的疫情数据来看,美国累计确诊人数已经超过120万人,死亡超过6.9万人,疫情肆虐几乎完全失控。美国虽然经济发达科技军事强国,但抗疫失败...
蒙古汗国为什么会在1259年走向解体分裂?
蒙古帝国为什么会在公元1259年走向解体?首先桃花石杂谈要说,在蒙古帝国鼎盛期的十三世纪,一个从安徽一直延伸到中欧的超大帝国是不可能长期得到维持的。其次,...
宋朝疆域较小,是如何做到抵御辽、金、蒙古那么长时间的?
史载契丹军数量众多,山谷之间,毡车毳幕,羊马弥漫。有说契丹军有五十万。李存勖只有一万匹战马,但仍然将耶律阿宝机率领的契丹打的大败而归。3、天祐十九年(...2...
谁知道关于穿越时空隧道的电影都有哪些?
终结者1、2、3(Terminator)…阿诺·施瓦辛格经典作品==============================================回到未来1、2、3(Backtoth...